主管单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单位:中国健康传媒集团
  •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5390
  •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362/D
  •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 荣获"2018中国最美期刊"
  • 中文期刊网
  • 中国学术期刊统计刊源期刊
  •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会员登录
  • 杂志征订 法规库
    理事会 专家库
    对外合作
    监管科学研究 质量安全论坛 国际监管比较
    智慧监管视界 监管智库报告 依法监管实践
    经典案例探讨 食药科普空间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年鉴
    视频
    曝光
  •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 分享
  • 打印
经略海洋的战略思考 推进海洋来源材料在医疗器械 产业的发展
刘凯

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 对经略海洋作出部署,必须进一 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 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结合医 疗产品监管的实际,笔者在深入 调研青岛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情况 的基础上,围绕“经略海洋”、充 分发挥青岛海洋优势发展医疗产 业等问题与相关企业展开座谈发 现,青岛地理位置优越,海洋人 才集中度高,具备快速发展的必 要条件。加快发展海洋来源医疗 器械,对于青岛医疗器械产业的 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来源生物医用材料指材 料提取自海洋生物的医用材料, 是海洋资源高技术开发利用的制 高点之一。海洋来源生物医用材 料种类繁多,根据其分子组成不 同可分为无机类材料,如珊瑚礁 基生物材料、高分子多糖类材料 如海藻酸盐和壳聚糖,以及蛋 白类材料如胶原蛋白基生物材 料等 [1]。海洋来源生物医用材料 来源丰富,属于天然可再生生物 资源,且其结构多样、功能独特, 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活性 ;此外,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China Food & Drug Administration Magazine 87 大部分海洋生物医用材料还具有 可生物降解吸收、生产加工成本 低廉、产品附加值高的特点。海 洋来源生物医用材料的制备与应 用已成为当前生物材料领域的研 究热点之一。 一、海洋来源医疗器械 大有可为 医疗器械是用于人体的仪 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 物品的总称,其在人体体表、体 内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 代谢的方式发挥功能,但这些方 式可能会参与并起一定的辅助作 用。相比药品而言,医疗器械产 业化周期较短,投资相对较小, 市场潜力大。海洋来源的生物材 料,除了少部分因发挥药理学作 用被归为药品管理外,大部分材 料均归为医疗器械管理,如以壳 聚糖、海藻酸为原料的止血及敷 料产品等。 (一)海洋来源医疗器械应 用潜力可观 在海洋来源生物材料中,目 前开发利用最成熟的是壳聚糖、 海藻酸及胶原蛋白三类产品。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提取自水 产品加工过程中的下脚料如虾壳、 蟹壳等;海藻酸提取自海带、巨藻、 墨角藻、泡叶藻等褐藻 [2]。海洋 胶原蛋白的原料来源则更为广泛 和 低 廉, 如 鱼 皮、 骨、 鳍、 头、 内脏和鳞片等鱼类加工废弃物。 壳聚糖和海藻酸是传统医用 敷料(属于医疗器械)的理想升 级产品,从最普通的医用纱布、 创可贴、难愈合创面专用敷料, 到高风险的体内可吸收止血材料、 可降解支架等,均可以壳聚糖和 海藻酸为原材料生产的医用产品 有效替代,其市场需求不断攀升, 未来需求极大。海洋来源胶原蛋 白,因其生物安全性高,且在使 用上不受宗教信仰的约束,被认 为是现有胶原蛋白产品的理想替 代来源,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此外,海洋来源生物材料在 医学美容、可吸收支架、各种栓 塞剂等方面的研究日趋成熟,在 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前景可观。 (二)海洋来源生物材料更 适于高端产品的开发与创新 大部分海洋生物材料均可降 解吸收,并具有生物功能性,属 第三代生物材料,是当今公认的 最有发展前景的生物医用材料之 一。除用作传统医用敷料升级换 代产品外,还可用于高附加值产 品的开发与创新,如止血功能材 料、慢性创面修复功能材料、烧 伤功能性覆盖材料、神经缺损修 复功能材料、可降解性眼科修复 材料、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以及药 物缓释控释材料等 [3]。值得关注 的是,基于海洋生物的仿生开发 是目前研究热点方向之一,未来 有望开发出换代新产品甚至可能 诞生新的产业。 (三)高值原材料国产化是 高端器械开发的前提 海藻酸盐和壳聚糖是现阶段 研究最为集中的两大类海洋生物 医用材料 [2]。国外对壳聚糖、海 藻酸盐医疗器械产品的开发较早, 已有大批伤口敷料、组织修复及 细胞移植等产品上市或处于临床 研究阶段(表 1)。 目前海洋来源生物医用材料 总体向着更纯的生物制品、更高 效的生产技术、更精细化的医用 材料和更高端的应用方向发展。 海洋来源生物医用材料指材料提取自海洋生物的医用材料,是海洋资源高技术开发利用的制高 点之一。海洋来源生物医用材料种类繁多,根据其分子组成不同可分为无机类材料,如珊瑚礁 基生物材料、高分子多糖类材料如海藻酸盐和壳聚糖,以及蛋白类材料如胶原蛋白基生物材料等。监管智库报告 Regulatory Think-tank Talk 88 美 国 FMC Biopolymer 公 司 于 2002 年在 FDA 登记了超纯海藻 酸钠商品,2007 年登记了基于超 纯海藻酸钠的衍生产品,同期也 开发出了超纯壳聚糖原料。日本 于 2008 年也首次报道了超纯海 藻酸钠。 我国海藻酸钠及壳聚糖产业 产能高、市场占有率大,但产品 纯度低,高纯度原料仍依赖进口。 随着海洋来源医疗器械产品的研 发及产业化发展,对高纯度原料 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 青岛明月海藻集团牵头的国 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医用级海 洋源生物材料绿色规模化生产及 先进功能产品研发”着力解决高 纯度原料绿色规模化生产的关键 技术问题,该问题的解决将推动 我国海洋来源生物医用材料行业 规范、健康和快速的发展 [4]。 (四)海洋来源医疗器械已创 造了可观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目前,国内外已有公司在利 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来源的医 疗器械领域取得了成功。 国际上,知名医药生产商英 国施乐辉所生产的海藻酸敷料市 场份额较大,2018 年报中生物敷 料产值达 3.2 亿美元,而海藻酸 是典型的海洋来源生物材料 ;此 外,美军列装的 Hemcon 急救止 血绷带、Celox 止血粉,生产原 料均来自海洋生物材料,不仅创 造了经济价值并为军队提供了医 疗保障 [5]。 国内,截至目前国家食品药 品监管部门共颁发 180 个壳聚糖 相关的注册证,149 个海藻酸相 关的注册证。其中上海昊海生物 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用于防粘连 及骨科的壳聚糖产品、杭州协合 医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生物外科手 术用防粘连冲洗液以及山东赛克 赛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产 品赛必妥等都属于海洋来源医疗 器械。这些企业虽然没有类似青 岛的近海条件,但其快速发展均 得益于海洋来源医疗器械的研发、 生产与销售。 (五)经略海洋战略,为青 岛发展海洋来源医疗器械提 供历史机遇 青岛依海而生,向海而兴。 青岛海岸线长达 905.2 公里,海 域面积 1.22 万平方公里,滩涂 331 平 方 公 里 [6]。海洋资源丰 表 1 壳聚糖、海藻酸盐医疗器械产品研发情况 品名 分类 公司 国家 材料 应用 开发阶段 HemCon  bandage 伤口敷料 HemCon 美国 壳聚糖 止血绷带 上市 Celox MedTrade 英国 壳聚糖 止血颗粒 上市 FOREseal Laboratoires  Brothier 法国 海藻酸盐 可吸收伤口垫片 上市 AquanovaTM MedTrade 英国 海藻酸盐 抗菌 上市 ALGISITE M Smith&Nephew 英国 海藻酸盐 吸湿敷料 上市 Algisyl® 组织修复 LoneStar Heart 美国 海藻酸盐 心肌修复 CE/ 上市 IK-5001 BioLineRx 以色列 海藻酸盐 心肌修复 FDA II Emdogain® Straumann 瑞士 海藻酸盐 牙釉质修复 上市 PROGENIXTM  DBM Putty Medtronic  Sofamor Danek 美国 海藻酸盐 骨修复 上市 NTCELL® 细胞移植 LCT 新西兰 海藻酸盐 帕金森病 FDA IIb DIABECELL® Otsuka 日本 海藻酸盐 Ⅰ型糖尿病 FDA II GLP-1  CellBeads® CellMed AG 德国 海藻酸盐 脑出血 FDA I/II 终止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China Food & Drug Administration Magazine 89 富是青岛最鲜明的特色,更是其 快速发展的优势资源。据统计, 2018 年,青岛海洋设备制造业 实现增加值 579.8 亿元,同比增 长 14.4%,占全市海洋生产总值 的 17.4%。目前,在青岛的涉海 院士共有 18 人,占全国涉海院士 总人数的 27.7% ;涉海科研人员 中具有高级职称以上的约为 2500 人,约占全国具有高级职称以上 的涉海科研人员总数的 14.7% ; 部级以上涉海高端研发平台 34 家,占全国部级以上涉海高端研 发平台总数的 33%[9]。近年来, 青岛围绕发展海洋战略,展开海 洋开发攻势。“科技经略海洋,创 新实现梦想”为主题的 2019(第 四届)青岛国际海洋科技展览会 上,一批“国字号”科研机构、 高校、企业自主研发的,涉及海 洋工程、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科考、 海洋渔业、海水综合利用等多个 领域的,代表前沿水平的技术与 装备精彩亮相,为青岛发展海洋 来源医疗器械提供了更多机遇。 二、青岛海洋来源医疗 器械产业化发展现状 (一)亮点企业少,规模企 业不多 2018 年青岛海洋经济总量超 过 3327 亿元 [7],但海洋生物医 药业发展势头还不突出 [8],从事 海洋来源医疗器械生产的企业更 是不足 10 家,如青岛博益特生物 材料有限公司、青岛明月生物医 用材料有限公司、青岛海大倍尔 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其中规 模企业更少。其中只有青岛博益 特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和青岛明月 生物医用材料有限公司规模相对 较大。 从国家核发的注册证的数量 来看,截止日前,壳聚糖方面国 内共颁发 180 个医疗器械注册证, 其中青岛企业共 7 个 ;海藻酸相 关的注册证共 149 个,其中青岛 企业共 3 个,;胶原蛋白相关的注 册证 60 个,其中不含青岛企业。 (二)企业及科研院所对医 疗产品的产业化路径不熟、 方向性不强、转化能力相对 较弱 青岛水产加工企业很多,但 绝大部分属于食品、保健品、化 妆品等传统产业,其生产产品的 下脚料如虾蟹壳、鱼皮等只能低 值化利用甚至废弃。而其原因在 于企业对医疗产品的产业化路径 不熟悉,认为难度大、路径长, 从主观上缺乏医疗器械方向开发 的意愿。事实上一些企业海产品 甚至其产品下脚料是很多医疗器 械(主要是材料类医疗器械)生 产的理想原材料,有极大的社会 价值及经济价值。 青岛的海洋科研单位以及科 研人员数量在国内占绝对优势, 但在将海洋材料开发成为医疗器 械产品的方向仍有待拓展。 (三)产业发展缺少统一、 专业、强有力的统筹机制 海洋来源医疗器械是海洋产 业诸多分支中的一个,其发展涉 及发改委、工业信息部、科技部、 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卫生健 康委员会、医保局、财政部等多 个政府部及产、学、研各方面, 目前,青岛尚缺少战略性的机构, 实施统一领导,强化统筹推进。 三、青岛市产业发展建议 医疗器械是海洋生物医药产 业极具潜力但易被忽视的一个方 面。青岛海洋资源丰富,具有良 好的产业基础与科研资源,尤其 在壳聚糖和海藻纤维的研发与产 业化方面,青岛已经具有一定的 积累。目前,青岛拥有海洋生物 研究院一所、国家级的海洋生物 源材料合作研究基地一个及若干 发展稳定的生产企业。在此基础 上,只有医疗器械产业链各环节 的参与者重视海洋来源医疗器械 的开发,在适当的政策引导下才 能产生一定的聚集效应,才能培 育出相当数量的明星企业。结合 最新出台的医疗器械注册制度, 使得青岛建立原料供应(可溯源 的养殖、捕捞及专业处理)、研发、监管智库报告 Regulatory Think-tank Talk 90 产业化的海洋来源医疗器械优质 生态圈,利用先发优势树立品牌 并占据行业制高点成为可能。 海洋来源医疗器械基本属于 材料类(耗材)的医疗器械,这 类医疗器械的特点是消耗量大, 利润相对较高,经济效益突出。 因而对上下游产业有明显的带动 作用,同时,不仅能提供就业机会, 对目前水产加工环节的综合利用 及环保问题的解决也极具正面意 义。鉴于此,建议如下 : (一)鼓励并支持龙头企业 做大做强,带动产业发展氛围 壳聚糖和海藻酸是目前最成 熟的两个海洋来源的材料,青岛 应充分发挥成熟企业的带动作用, 集中解决企业具体的发展需求和 遇到的困难,支持企业不断巩固 自己的竞争优势,利用已有的先 发优势产业化更多新产品,进一 步带动产业整体发展,以达到成 熟企业做带动,小微企业百舸争 流的目的。 (二)鼓励建立海洋生物医 用材料发展平台建设,加快 创新技术成果转化 海洋生物医用材料产业从整 体来看属于新兴产业,为促进该 产业长远健康的发展,应鼓励和 支持该领域“产学研用”的合作 模式,搭建协同创新技术平台, 让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参与者充分 交流。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 青岛博益特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 司已初步建立形成了具有较高水 平的海洋生物医用材料开发技术 体系,建议对其进行深度挖掘和 多元化拓展,建立形成海洋生物 医用材料的科研创新平台,从而 逐渐形成资源共享、聚集开发、 成果批次产出的局面,迅速将技 术优势转变为区域产业优势,成 为青岛另一个海洋经济增长极。 (三)发挥政策引导,加大 产业发展支持力度 我国创新高端医用耗材类产 品研发起步晚,国内市场占有率 低,约 80% 以上靠进口。国外品 牌高附加值耗材产品在国内医院 市场的大面积覆盖,一方面加重 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更 抑制了国内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 目前,医院使用海洋资源类 医疗器械产品范围非常有限,制 约了该类产品的推广应用,是阻 碍这一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沿海地区应围绕“海洋攻势”,制 订针对性的地方政策,促进海洋 来源医疗器械产品发展,形成新 型海洋来源医疗器械推广应用示 范区域并在全国推广。 为鼓励海洋资源类医疗器械 的开发,可以对涉及海洋来源 医疗器械的产业进行政策倾斜, 在科技计划中增加针对海洋来 源医疗器械研发的项目扶持经 费 等 ;另 外, 可 以 对 获 得 相 关 产品注册的企业进行适当补贴, 对产业化后产生的税收进行适 度的减免等,以此达到鼓励发 展的目的。 (四)筑巢引凤,广纳高水 平的人才及团队 人才是发展的根本。建议创 新人才机制,定向加大对企业应 用基础研究科技人才和生物材料 科学人才在工作、生活、职称晋 升等各个方面的政策支持,鼓励 高校和科研院所生物材料人才与 企业进行技术合作或自主创业, 吸引外埠企业或其人才团队入驻 青岛,鼓励有能力的人才来青岛 创业等。 青岛作为一个具有丰富海洋 资源及科研优势的海洋城市,推 进海洋来源材料在医疗器械产业 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利 用青岛的各种优势,将海洋来源 医疗器械产业打造成为青岛未来 的另一张名片。 (编辑 :李丹) 作者简介 刘凯,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处 长。专业方向 :医疗器械监管

网站集群

  •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
  •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 中国医药报
  •        
  • 中国食品药品网
  •        
  • 药师在线
  •        
  • 食安在线
  •        
  • 医药大学堂
  •                

新媒体矩阵

  •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
  • 中国医药报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食药舆情
  • 药师在线
  • 药圈
  • 考啦医学
  • 双安双创
  • 医科微讯
  • 青囊MOOK
  • 杏林墨香
  •  

快速链接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 国家药典委员会
  • 总局药品审评中心
  • 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
  • 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
  • 保健食品审评中心
  • 总局药品评价中心
  •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 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
  • 行政事项受理服务和投诉举报中心
  • 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
  •        

@2017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 招聘合作版权京ICP备19039746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381号